- · 《震灾防御技术》数据库[04/29]
- · 《震灾防御技术》投稿方[04/29]
- · 震灾防御技术版面费是多[04/29]
?走进初心地(2001-2010)丨绵竹汉旺①:1.72平方公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宋开文 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者。余如波 摄 蹲点点位: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 历史评价: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总面
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宋开文

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者。余如波 摄
蹲点点位: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
历史评价: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总面积1.72平方公里,包括遗址保护区(东汽厂区、东汽家属区、汉旺老城区)、纪念区(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、纪念广场)、科普区(科普馆)等区域。作为缅怀遇难同胞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、传承感恩文化的汶川地震重要纪念地之一,公园自2012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,已接待游客310多万人次,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遗址区入口。 公园管委会供图
“欢迎来到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,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地震灾区的关心和支持,接下来我将陪同各位一起学习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……”
6月9日下午两点半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讲解员周淼驾驶游览车,带领一批参观者进入公园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,到这里预约参观的团队越来越多,周淼平均每天要讲解四五场,最多一天高达9场。

游客参观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暨四川绵竹清平-汉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。余如波 摄
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,绵竹市汉旺镇遭到重创。为缅怀遇难同胞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、传承感恩文化,2012年9月21日,具有遗址区、科普区、纪念区和接待中心功能布局的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放,迄今为止已接待游客超过310万人次。今年以来,这里更成为当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。

汉旺自来水厂和在地震中挺立的水塔。公园管委会供图
保存历史,只为“尊重逝者,慰藉生者,启迪来者”
跟随周淼的导览和讲解,记者进入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。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有一条常规参观路线:从接待中心出发,乘游览车进入汉旺场镇遗址,然后来到东方汽轮机厂遗址,接着返回场镇,最后参观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暨四川绵竹清平-汉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。

公园内的地震纪念碑。余如波 摄
进入汉旺地震遗址公园,周淼的讲解逐渐丰富起来。第一站钟楼,建于2004年,高20米,采用电力驱动。地震发生后,电力中断,钟楼四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。这个令人痛心的时刻,让它成为汶川地震的标志物之一。

定格在14时28分的钟楼。余如波 摄
东汽家属区、汉旺镇政府、自来水厂办公楼、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工程、东汽汉旺生产基地……随着游览车不断前行,目睹当年地震的惨烈状况,耳闻抗震救灾、灾后重建中众多振奋人心的事迹,一车参观者神情肃穆,不时低声交流。

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工程 公园管委会供图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为何设立?2008年9月,经国家地震局、国家文物局评审,东汽汉旺厂区与北川老县城、汶川映秀镇、都江堰虹口深溪沟,纳入“5·12”地震遗址、遗迹保护和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。2012年9月,面积1.72平方公里的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放,划分为纪念区、科普区和遗址区。
而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管委会主任李永祥看来,其宗旨和意义可以用12个字概括:尊重逝者,慰藉生者,启迪来者。“汉旺镇在‘5·12'地震中遭受重大破坏,留下了东方汽轮机厂‘三线建设'工业遗址和城镇遗址,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地震遗址的特殊性和唯一性。其历史、科技、经济和审美等来自工业遗产,社会文化、精神情感、地震科学等来自地震遗产,使其具备了值得重点保护的特殊价值。”
启迪当下,开放近9年吸引观众超310万人次
汶川地震已过去13年,作为历史的见证者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如何在当下发挥作用?建成开放以来,公园管委会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。
李永祥介绍,地震遗址是天然的科普场馆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长期接待建筑、土木、地质等领域的专家、学生,开展现场教学、教研。
文章来源:《震灾防御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zf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4/8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