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?走进初心地(2001-2010)丨绵竹汉旺①:1.72平方公

来源:震灾防御技术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宋开文 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者。余如波 摄 蹲点点位: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 历史评价: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总面

周玉琴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宋开文

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参观者。余如波 摄

蹲点点位: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

历史评价: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总面积1.72平方公里,包括遗址保护区(东汽厂区、东汽家属区、汉旺老城区)、纪念区(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、纪念广场)、科普区(科普馆)等区域。作为缅怀遇难同胞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、传承感恩文化的汶川地震重要纪念地之一,公园自2012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,已接待游客310多万人次,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、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遗址区入口。 公园管委会供图

“欢迎来到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,感谢您长期以来对地震灾区的关心和支持,接下来我将陪同各位一起学习传承伟大抗震救灾精神……”

6月9日下午两点半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讲解员周淼驾驶游览车,带领一批参观者进入公园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,到这里预约参观的团队越来越多,周淼平均每天要讲解四五场,最多一天高达9场。

游客参观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暨四川绵竹清平-汉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。余如波 摄

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,绵竹市汉旺镇遭到重创。为缅怀遇难同胞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、传承感恩文化,2012年9月21日,具有遗址区、科普区、纪念区和接待中心功能布局的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放,迄今为止已接待游客超过310万人次。今年以来,这里更成为当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。

汉旺自来水厂和在地震中挺立的水塔。公园管委会供图

保存历史,只为“尊重逝者,慰藉生者,启迪来者”

跟随周淼的导览和讲解,记者进入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。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有一条常规参观路线:从接待中心出发,乘游览车进入汉旺场镇遗址,然后来到东方汽轮机厂遗址,接着返回场镇,最后参观绵竹市抗震救灾·灾后重建纪念馆暨四川绵竹清平-汉旺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。

公园内的地震纪念碑。余如波 摄

进入汉旺地震遗址公园,周淼的讲解逐渐丰富起来。第一站钟楼,建于2004年,高20米,采用电力驱动。地震发生后,电力中断,钟楼四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。这个令人痛心的时刻,让它成为汶川地震的标志物之一。

定格在14时28分的钟楼。余如波 摄

东汽家属区、汉旺镇政府、自来水厂办公楼、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工程、东汽汉旺生产基地……随着游览车不断前行,目睹当年地震的惨烈状况,耳闻抗震救灾、灾后重建中众多振奋人心的事迹,一车参观者神情肃穆,不时低声交流。

官宋硼堰取水枢纽工程 公园管委会供图

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为何设立?2008年9月,经国家地震局、国家文物局评审,东汽汉旺厂区与北川老县城、汶川映秀镇、都江堰虹口深溪沟,纳入“5·12”地震遗址、遗迹保护和地震博物馆规划建设。2012年9月,面积1.72平方公里的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开放,划分为纪念区、科普区和遗址区。

而在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管委会主任李永祥看来,其宗旨和意义可以用12个字概括:尊重逝者,慰藉生者,启迪来者。“汉旺镇在‘5·12'地震中遭受重大破坏,留下了东方汽轮机厂‘三线建设'工业遗址和城镇遗址,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地震遗址的特殊性和唯一性。其历史、科技、经济和审美等来自工业遗产,社会文化、精神情感、地震科学等来自地震遗产,使其具备了值得重点保护的特殊价值。”

启迪当下,开放近9年吸引观众超310万人次

汶川地震已过去13年,作为历史的见证者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如何在当下发挥作用?建成开放以来,公园管委会不断探索各种可能性。

李永祥介绍,地震遗址是天然的科普场馆,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长期接待建筑、土木、地质等领域的专家、学生,开展现场教学、教研。

文章来源:《震灾防御技术》 网址: http://www.zzfyjs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4/858.html



上一篇:云南漾濞6.4级地震:陆军第75集团军医院开设野战
下一篇:山东省地震局与山东卫视联合录制科普节目

震灾防御技术投稿 | 震灾防御技术编辑部| 震灾防御技术版面费 | 震灾防御技术论文发表 | 震灾防御技术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震灾防御技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